摘要
7月理财规模回升明显,较6月上升1.6万亿元,远超跨季下降规模(8824亿元),环比高于一季度季末后规模回升的1.16万亿,同比高于去年7月份上升的1.21万亿。
【资料图】
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和占比回升迅速,环比增幅为13.3%(4月环比增长8.5%,2022年7月为7.4%);每日开放型产品规模增长至10.2万亿元,达今年以来最高点,或表明当前居民风险偏好仍然较低。7月新发募集规模连续4月下行后回暖,新成立只数小幅减少,带动平均单只募集规模上升。新发产品期限结构上,封闭式理财新发仍以3个月-2年(含)期限为主,占比为92%,但整体产品结构逐渐偏向短期限。3-6个月(含)封闭式理财预估募集规模占比提高5pct至26%。7月,各期限新发产品业绩基准下限普遍延续下行趋势。细分期限类型来看,封闭期1年以上的新发封闭式理财业绩基准下限与6月持平,短期限类型产品业绩基准涨跌不一。1-3个月(含)和6个月-1年(含)期限的均下降10bp分别至3.1%和3.3%;而3-6个月(含)则较6月上升1.5bp至3.15%。跨季后理财存续规模回升,带动理财配置力量快速修复,净买入规模达到4038亿元,其中59%净买入规模在同业存单上。展望8月,理财赎回压力加大,整体存量产品到期规模为2.8万亿元,达2023年以来最高点。细分来看,压力主要来自于定开型产品,其开放规模环比上升5370亿元至2.4万亿元,且以3个月内短期限产品为主。其中,业绩不达标的定开型产品开放或到期规模为5158亿元,为二季度以来最高点,这部分中53%是可投股票固收+类,或受权益市场表现拖累。从规模增加的角度来看,季中月理财规模增幅往往不大,8月理财规模或以稳为主。不过如果信贷需求如果偏弱,银行负债端压力不大,理财规模或延续增长,依然利好中短端债券。
核心假设风险。银行理财产品过去收益不代表未来,不构成对理财产品的推荐。银行理财数据信息披露不完善,统计存在偏差。后续监管政策变化可能带来不确定性风险。
1
部分经济数据有所修复,或受低基数推动
7月理财产品净值震荡上行,破净率及业绩不达标占比持续下降
7月以来,短债、中长债及偏债混合代表理财净值波动上行。截至7月末中长债、短债代表理财产品收益率单月分别上涨0.28%、0.24%(6月为0.29%、0.22%),呈现波动上行趋势。偏债混合产品方面,或受权益市场影响,7月19日后偏债混合产品净值上行幅度放缓,整体月度收益为0.23%(6月为0.27%)。
2023年以来理财子破净率呈下降趋势,4月中旬起维持在3.0%附近低位震荡,7月以来波动下行。截至7月28日,理财子整体破净率较6月末下降0.69pct至2.9%。其中,国有理财子破净率降幅最大,较6月末下行1.56pct至4.9%;其次为合资理财子和股份行理财子,分别下行0.9pct和0.5pct至5.3%、2.2%。7月理财子产品业绩不达标占比先降后升,整体仍保持下行趋势。全部理财子业绩不达标占比为18.2%,较6月末下降2pct。分机构类型来看,合资理财子业绩不达标占比下降幅度最大,下降5pct至73.5%,主要原因可能是合资理财子83%左右产品为可投股票固收+类,受权益市场表现影响更多,而7月权益类产品及可投股票固收+产品表现较好,7日年化收益率中位数分别为3.49%、2.31%(6月同期为-19.01%、-1.41%)。其次为城商行和国有行,业绩不达标占比分别下降4pct、2pct至18.4%和30.4%。
2
跨季后理财7月规模增1.6万亿元,每日开放型贡献达72%
普益标准平台数据源拓展,与银登中心2022年以来披露数据对比,其规模覆盖率提升至97%,因而我们以此外推估算全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存量规模(包括银行理财子及没有成立理财子的银行资管产品)。拓展数据源之后,银行理财规模更新频率普遍在月频或周频,滞后问题大幅改善。
7月理财规模回升显著,较6月上升1.6万亿元。6月末银行理财资金经历常规回表(母行流动性监管考核因素),单月下降8824亿元至25.6万亿元;7月跨季后理财规模快速回暖,增1.61万亿元至27.2万亿元,为年内新高(略低于2022年年末的27.7亿元)。
从历史可比角度看,7月的规模变化与4月相似(同为季初月,且4月为本轮理财规模企稳回升的起点),幅度高于4月的1.16万亿元;同比方面,2020年至2022年历年7月规模增幅分别为1.82、2.23、1.21万亿元,2023年7月1.6万亿元的增幅处相对中性水平。
理财子存续规模同步变动,7月存续规模较6月上升1.58亿元至22.92万亿元,环比上升幅度为7.4%。
分投资方向看,现金类产品为规模回升的主要拉动项。7月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和占比回升迅速,较6月上行9477亿元(4月较3月增6155亿元),环比增幅为13.3%(4月环比增长8.5%),或表明三季度居民风险偏好仍然较低。其次为不可投股票固收+产品规模,较6月增长3290亿元至6.6万亿元,环比增幅5.2%;固收类和可投股票固收+较前一月上升877亿元和1328亿元至3.1万亿元、7.8万亿元,环比增幅分别为3%和1.7%。权益类产品规模受跨季因素影响较小,6月单月降幅仅为24亿元,7月上行46亿至945亿元。
分各运作模式看,两类灵活型短期限产品规模回升速度较快,其中7月每日开放型产品规模增长1.16万亿元至10.2万亿元,达今年以来最高点,单月增幅为11.4%;最小持有期型产品规模增长2052亿元至3.8万亿元,单月增幅为5.4%。封闭型产品规模则小幅回升0.2%至4.9万亿元,仍低于季末回表前水平;固定期限定开型产品规模自2022年三季度起开始连续下降,2023年7月初现企稳态势,规模小幅回升288亿元至6.36万亿元,但占比仍在降低,由年初的29%降低至24%。
细分各类公司来看,7月除合资理财子外,其余理财公司存续规模均有回升。其中,国有理财子存续规模增幅最大,截至7月28日,国有行理财子存量规模为8.46万亿元(6月为7.76万亿元),环比增幅为9.0%。股份行和城农商理财子存量规模分别为10.9万亿元和2.6万亿元(6月为10.1万亿元、2.6万亿),较上月增幅分别为7.8%和2.9%。按运作模式来看,国有行理财子整体规模较6月回升6988亿元,其中每日开放型和最小持有期型产品为主要拉动项,增幅为15.9%和6.5%。其次,股份理财子规模回升7476亿元,每日开放型和最小持有期型同样为增长最多的两类,规模增幅分别为12.7%和6.3%,而固定期限定开型规模却缩减333亿元,或反映当前理财子逐渐向每日开放型等短期限类型产品发力。按投资方向来看,国有行理财子现金管理型规模上升幅度最大,拉动本月64%的规模增长,环比增幅达18.3%;其次为固收类和不可投股票固收+,增幅分别为5.8%和5.5%。股份理财子中现金管理型同样为主要拉动项,较上月回升4679亿元,增幅为13.0%,其次为可投股票和不可投股票固收+类型产品,绝对增量均超过1300亿元。
细分理财机构来看,存续规模超7000亿元的13家理财公司均为国有理财子或股份理财子,存续规模占比达84%。其中招银理财和兴银理财位列前二,存续规模均超2万亿元,排名稳定。其次为农银、工银和信银,存续规模均在1.6万亿元以上。从存续规模变化来看,与上一季度末相比85%(11/13)的理财公司规模回升至季末回表前水平。从回升幅度来看,较6月存续规模绝对增量超100亿的有6家。其中,农银理财规模上升幅度最大,规模增长达2636亿元,增幅为18.56%;其次为招银理财,较6月规模增长2449亿元至2.6万亿,增幅为10.4%。
3
新发募集规模回暖,业绩延续下行趋势
因新发产品募集数据公布较为滞后,我们根据已公布募集规模数据,计算单只产品的平均募集规模,以此用于估算月度整体募集规模。经历了连续4个月的下行后,7月理财募集规模开始回暖,尽管新成立只数稍有下降,但平均单只募集规模明显上升。从规模角度,7月估算募集规模为5197亿元(6月仅为4505亿元),环比增长15%。从数量角度,月度新发只数在6月短暂上升之后恢复下行趋势,为2312只,环比减少255只。平均来看,单只产品募集规模回升至为2.25亿元/只,较6月末提高0.49亿元,达2023年年初水平。
从投资分类角度来看,不可投股票固收+预估募集规模连续4个月下降后转为上行,环比上升858亿元至2917亿元。而现金管理型产品新发规模下降明显,新发规模仅为4.4亿元,环比降幅达76%,7月该类产品规模回升主要依靠存续产品发力扩容;可投股票固收+以及权益及偏股混合型产品今年以来新发持续疲弱,7月下降至1355亿元和0.29亿元(6月为1466亿元和6.5亿元),或与今年权益市场表现相关。从运作模式角度来看,新发募集自2022年12月逐渐向封闭式产品偏移,今年一季度封闭式新发募集规模平均占比提升至96%,远超2022年83%的平均值,而固定期限定开型规模占比则下降迅速。但值得留意的是,2023年一季度封闭型产品的实际募集规模仅为计划募集规模的23%,反映在净值化及赎回负反馈的复合背景下,居民对长期资金占用的接受程度难在短期内回升,因此二季度理财机构纷纷调整战略,将发力点转移至开放型产品端,封闭型产品预估募集规模平均占比下降2pct至94%。进入三季度,7月最小持有期型产品增幅最大,较6月上升39亿元至69亿元;封闭型产品募集规模自二季度连续下降以来首次回升,环比上升741亿元至4953亿元,但规模占比仍与6月基本持平为94%。
由于封闭型产品为主要新发品种,因此我们重点关注新发封闭型产品各期限类型分布及募集情况。从结构上来看,7月封闭式理财新发仍以3个月-2年(含)期限为主,占比达92%,整体产品结构逐渐偏向短期限类型。其中,3-6个月(含)封闭式理财预估募集规模较6月上升382亿元至1275亿元,环比增幅为43%,规模占比提高5pct至26%。1-2年(含)期限类型募集规模上升至1933亿元(6月为1736亿元),环比增幅为11.3%,为封闭型产品的主要新发期限,但规模占比下降2pct至39%;6个月-1年(含)封闭式理财预估募集规模回升至1343亿元(6月为1186亿元),规模占比下降1pct至27%。其余期限类型产品均小幅波动,绝对变动小于30亿元。
7月,各期限新发产品业绩基准下限普遍延续下行趋势。细分期限类型来看,封闭期1年以上的新发封闭式理财业绩基准下限与6月持平,短期限类型产品业绩基准涨跌不一。具体来看,1-3个月(含)和6个月-1年(含)期限的新发封闭理财业绩基准下限均下降10bp分别至3.1%和3.3%;而3-6个月(含)则较6月上升1.5bp至3.15%。
4
理财配置力量修复,存单净买入规模超2300亿元
7月跨季后理财存续规模回升,带动理财配置力量快速修复,净买入规模达到4038亿元。分券种来看,伴随现金类及短期限理财存续规模快速回升,同业存单配置需求大幅提高,为7月主要配置标的,净买入额度达2366亿元,占比达到59%。信用债方面,7月配置规模继续下行至753亿元,较6月减少42亿元,较4月减少347亿元(或与6-7月信用债净供给提升有关,理财多在一级市场配债),其中1年以下信用债净买入规模为691亿元。利率债方面,净买入额度为830亿元,与一季度跨月后基本持平(4月为818亿元);类利率方面,其他(二永等)净买入90元,低于6月的220亿元。
7月其他资管产品(包含银行理财委外通道)净买卖规模回升明显,净买入额度为869亿元(6月为161亿元),或与理财配置力量回升相关。从券种来看,7月重点买入信用债401亿元(6月为217亿元)及其他(银行资本债)298亿元(6月130亿元),仅利率债出现减持,净卖出18亿元。
5
8月理财到期压力加大或为债市潜在风险点
展望8月,定开型及封闭型产品开放及到期规模的分布,是理财影响债市的重要关注指标。8月整体存量产品到期规模为2.8万亿元,达2023年以来最高点,到期压力较7月环比提升5494亿元。细分来看,8月定开型产品开放规模环比上升5370亿元至2.4万亿元,主要以3个月内短期限产品为主,占比达73%。封闭型产品到期规模环比上升123亿元至3986亿元。
8月业绩不达标的产品开放或到期规模为5158亿元,为二季度以来最高点,这部分产品开放规模或为理财赎回压力主要来源。截至7月30日,8月业绩不达标的定开型产品打开规模较7月上升721亿元至5158亿元,其中3个月以内的短期限产品占比最高,达74%;封闭型产品8月到期规模为1357亿元,相对7月微增24亿元。着重对定开型产品到期规模拆分可知,可投股票固收+类为主要产品类型,规模占比可达53%,其次为不可投股票固收+,占比为36%。对比其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和业绩基准下限中位数,发现权益类和可投股票固收+业绩差距明显(权益类业绩基准下限为6.0%,成立以来年化为-6.9%;可投股票固收+业绩基准下限为3.6%,成立以来年化为2.7%),或可推8月理财赎回压力可能受二季度权益市场表现拖累。
季中月理财规模增幅往往不大,8月理财规模或以稳为主。回顾2020年至2022年期间历年8月理财规模变化,单月增降幅分别为-1400、4932、6708亿元,2023年5月理财规模增幅同样仅为3406亿元。如前文所述,2023年7月理财规模增幅为1.6万亿元,高于同年4月及去年7月,或在一定程度上挤占8月的规模增长额度。不过在信贷需求偏弱的背景下,银行负债端压力不大,理财规模或延续增长,依然利好中短端债券。
风险提示:
银行理财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,理财产品的未来表现受宏观环境、市场波动、风格转换等多重因素影响,存在一定波动风险,不构成对理财产品的推荐。银行理财数据信息披露不完善,统计存在偏差。后续监管政策变化可能带来一定不确定性风险。
理财月报:
2月理财或仍有波澜
3月封闭型理财到期压力陡升
封闭理财业绩基准仍在3.5%以上
居民风险偏好仍低,理财增量66%在现金管理
历史上,6月理财规模多下降
7月理财短端配置力量显现
已外发报告标题:《8月理财到期压力加大》
对外发布时间:2023年8月6日
关键词: